食物安全|攝取過量「錳」恐損大腦神經 FIJI礦泉水驗出錳與3種細菌緊急回收190萬樽水

食用安全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4/05/30 12:49

最後更新: 2024/05/30 15:46

分享:

分享:

【礦泉水/細菌/錳/食用安全】美國一款知名礦泉水驗出食安問題。在港有出售、知名礦泉水品牌Fiji Natural Artesian Water特定批次被驗出含有3種細菌及「錳」,上周廠商緊急回收市面上190萬枝樽裝水,發言人指事件未構成任何健康或安全風險,之後將定期進行測試以確保安全。

最新影片:

綜合外媒及《FSN》報道,美國知名礦泉水品牌「Fiji Natural Artesian Water」公司Natural Waters of Viti Limited發現特定批次礦泉水中,驗出含有3種細菌之外,亦發現含「錳」,故於3月時緊急回收190萬枝樽裝水。

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早前發布資訊,涉事礦泉水由2024年3月4日開始回收,惟上周才正式對外宣布消息,回收行動目前仍在進行中。相關產品為24枝一箱的500毫升樽裝水,製造日期分別為2023年11月11日、11月12日、11月13日、11月24日、11月25日;UPC代碼為「6 32565 00004 3」;膠樽代碼為「6 32565 00001 2」,該產品經過嚴格測試後,發現水中除了出現3種細菌外,更出現「錳」成分,惟經過一輪回收後,FDA上周已將此案降至III級。

涉事產品已回收逾九成

公司發言人指出,受影響產品僅限2024年2月1日至2024年3月3日期間在亞馬遜網站上銷售的特定批次,其中99%已被回收,其餘則存放在於倉庫中有待退回,因此仍然可以安全購買和飲用。

發言人強調,之後會定期進行測試,以確保消費者期望:「對我們來說,沒有比安全和品質更重要的事情了。」

錳攝取過量3大健康問題

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 CDC ) 資料及數據指出,「錳」被定義為一種微量元素,需要少量攝取才能保持健康,假如接觸高濃度「錳」,可導致以下3大問題:

點擊圖片放大
+4
+3

 

  • 神經系統問題:接觸高濃度錳,會令人體行為出現異常、甚至影響其他神經系統,導致動作變得緩慢或笨拙等,情況惡化更會演變成「錳中毒」。
  • 刺激肺部:空氣中高含量的錳會刺激肺部及影響生殖功能。
  • 影響生殖能力:於動物實驗中,發現動物服用高劑量錳後,對於神經系統和生殖都有一定影響。

攝取過多錳或會出現類似柏金遜症狀

除了水質問題,平日餐具上亦有可能釋出化學物質錳,當中包括不銹鋼飲管或不銹鋼廚具等。浸大生物系教授黃港住接受訪問時曾表示,錳是人體一種必要元素,部分食物都含有錳,適量吸收對人體無害,但吸收過量或會影響腦功能細胞,出現類似柏金遜的症狀,如手震或身體無力,但其實跟患柏金遜症沒有直接關係。

黃港住表示,不銹鋼飲管是否會釋出化學物質錳,需視乎飲管的原材料質素。如造工參差令飲管內表面不平滑,加上飲用糖分高或奶類飲品後沒有立刻清洗,會增加細菌滋生。他建議可購買有品質保證的飲管。另外使用環保飲管後應盡快清洗,用專用的毛刷清洗管內,再用熱水殺菌。

塑膠微粒攝入人體可入血上腦

除了錳,膠樽水亦可能存在塑膠微粒,一份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的研究指出,於熱門牌子的樽裝水檢測到平均每公升水內含有24萬個可檢測的塑膠微粒,比先前估計高出10至100倍。

塑膠微粒是指尺寸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小於1微米的微粒則稱為「納米塑膠微粒」。報道指這種微粒極為細小,可穿透消化系統及肺部而直接進入血管,繼而到達大腦及心臟等重要器官,甚至可以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

以玻璃或不銹鋼容器飲水減風險

研究的共同作者、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地球化學副教授顏備戰對《法新社》指,大眾如擔心塑膠微粒,則拒絕飲用樽裝水亦屬合理,但就不建議在口渴時仍不飲樽裝水,因「身體脫水帶來的健康風險或較接觸納米塑膠微粒更高」。

2018年一份由賓夕凡尼亞州州立大學進行的測試已發現樽裝水中經常含有塑膠微粒。主任Sherri Mason認為有關發現加強了其他專家的類似研究,亦即以玻璃或不銹鋼容量飲水,或有助減少受塑膠微粒影響。

3種情況增塑膠釋出機會

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Naixin Qian表示有3種情況都可能加劇PET脫落。

點擊圖片放大
+4
+3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